痔疮是肛管和直肠末端静脉丛扩张、屈曲形成的静脉团块,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,根据其发生部位和病理特点,可分为内痔、外痔和混合痔,痔疮虽然是常见的良性病变,但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,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甚至导致严重后果,本文将就痔疮的主要并发症进行系统阐述,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。
一、出血
出血是痔疮zui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多见于内痔,尤其是Ⅰ期和Ⅱ期内痔,患者排便时常伴随鲜红色出血,有时表现为点滴状、喷射状或滴血于便池,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,表现为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心悸等症状,若出血量大、频率高,还可能诱发低血容量性休克,对老年人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,失血风险需特别警惕。
二、痔核脱出与嵌顿
内痔发展至Ⅲ期及以上时,常伴随痔核脱出,痔核在排便、行走、劳累或咳嗽时脱出肛门外,初期可自行还纳或手法还纳,随着病情加重,痔核可能发生嵌顿,即脱出的痔核不能自行还纳,被括约肌夹持,出现明显肿胀、剧烈疼痛,甚至影响排便,若处理不当,嵌顿痔可进一步导致组织坏死、感染及溃疡形成,危及患者健康。
三、感染
痔疮引发感染较为少见,但一旦发生,其危害不可忽视,嵌顿痔、破溃出血的痔核或术后伤口是感染的常见途径,感染初期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、体温升高,若病情未能有效控制,可能发展为肛周脓肿、蜂窝织炎、甚至败血症,肛周脓肿若未及时切开引流,还可能形成复杂性肛瘘,增加治疗难度。
四、肛门湿疹与瘙痒
由于痔核脱出、肛门括约肌松弛或分泌物增多,患者肛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,容易诱发肛门湿疹,肛门湿疹可引起持续瘙痒、红肿糜烂、皮肤破损,进一步加重局部不适感,若未及时干预,长期湿疹还可能发展为慢性肛周皮炎,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
五、血栓形成
外痔特别是血栓性外痔,易出现局部血栓形成,该病通常急性起病,表现为肛缘突然肿胀、质地坚硬、剧烈疼痛,严重影响坐立与排便,血栓性外痔若处理不当,可能导致局部坏死、出血或继发感染,需要及时进行切开排血栓或对症治疗。
六、排便障碍与肛门狭窄
反复发作的痔疮或多次手术治疗,可能引起肛门周围组织纤维化及瘢痕形成,导致肛门弹性减弱,造成肛门狭窄或排便困难,此类患者常表现为排便不畅、排便时间延长,严重时需借助灌肠或手法辅助排便,肛门狭窄还可能引起继发性便秘,形成恶性循环,增加治疗难度。
七、贫血与营养不良
由于长期慢性失血,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缺铁性贫血,表现为头晕、乏力、心悸、免疫力下降等,此外,为避免排便出血,部分患者可能有意减少食量,导致营养摄入不足、体重下降、电解质紊乱等问题,尤其对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危害更大。
八、心理障碍
长期反复发作的痔疮及其并发症,可造成患者心理负担加重,出现焦虑、抑郁、社交回避等问题,部分患者因难以启齿,延误治疗或自行用药,导致病情加重,进一步加剧心理压力,形成身心恶性循环。
九、其他并发症
部分患者在痔疮手术治疗过程中,若操作不当或术后护理不足,可能出现尿潴留、术后出血、术口裂开、肛门失禁等并发症,其中,肛门失禁对生活影响显著,需高度重视术中技术选择和术后康复指导。
肛肠科疾病温馨提示:
痔疮虽非致命性疾病,但其并发症种类多、涉及面广,若不重视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,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痔疮并发症的识别与预防,指导患者合理饮食、规律排便、避免久坐久立,同时鼓励及早就医,选用科学治疗手段,减少并发症发生,提高治疗效果,对术后患者,应提供全面的康复指导,防止并发症复发,保障肛肠健康。